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391885214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血气分析仪如何确保检测准确性?

血气分析仪如何确保检测准确性?

更新时间:2025-09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8
  血气分析仪通过严格样本处理、规范仪器校准、完善质控体系及优化操作环境四方面协同确保检测准确性,具体分析如下:
  一、样本采集与处理规范
  1.采血部位选择
  优先采用桡动脉、肱动脉或股动脉穿刺,因动脉血能真实反映氧合与酸碱状态。若条件受限,可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(如手指、耳垂)替代,但需通过45℃热水敷局部5-15分钟使毛细血管动脉化,避免末梢循环不佳导致误差。
  2.抗凝剂使用
  使用肝素锂抗凝剂(浓度500-1000U/mL),均匀分布于针管壁,避免液体肝素稀释样本或过量导致钙离子浓度下降。采血后立即混匀8-10次防止凝血,但需避免剧烈摇晃引发血细胞破裂。
  3.时效性控制
  样本需在15分钟内完成检测,室温下延迟超过30分钟会导致氧分压每小时下降5-10mmHg。若无法立即检测,需冰水浴保存且不超过2小时,防止红细胞代谢影响结果。
  二、血气分析仪校准与维护
  1.定标程序
  -两点定标:确定电极实际斜率,建立电位与被测物浓度的数学关系,通常在开机或更换电极后执行。
  -一点定标:频繁测量标准液电位,监控电极稳定性,用于实际样本浓度计算。
  -自动校准:现代仪器通过微处理器控制标准气体或缓冲液循环校正,如每4小时一点定标、每8小时两点定标。
  2.电极维护
  定期更换电极膜及内部电解质溶液,避免蛋白沉积或膜老化导致灵敏度下降。每次检测后用去蛋白溶液冲洗样本通道,减少细菌污染。
  3.环境控制
  测量室需恒温37℃±0.1℃,校准品、冲洗液及样本需预热至相同温度。环境温度波动超过2℃或海拔高度差异超过500米时需重新校准。
 

 

  三、质控体系
  1.质控物使用
  采用水剂缓冲液质控物(含Na₂HPO₄、KH₂PO₄及NaHCO₃),分高、中、低三种水平规格,模拟不同酸碱及氧合状态。使用前需室温平衡并振摇2-3分钟使气液相重新平衡。
  2.室内质控
  每日绘制质控图,监控仪器精密性。若结果超出允许范围,需用质控液验证设备状态,必要时重新校准或维修。
  3.室间质评
  参与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比对活动,通过统一发放的质控物检测,发现室内质控未识别的系统误差,确保结果可比性。
  四、操作规范与环境管理
  1.患者状态评估
  检测前需患者平静呼吸30分钟,避免剧烈运动或吸氧导致参数偏差。机械通气患者需记录呼吸机参数,自主呼吸者注明吸氧浓度。
  2.无菌操作
  穿刺部位消毒后压迫5-10分钟止血,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压迫时间。避免从输液侧肢体采血,防止血液稀释或药物干扰。
  3.血气分析仪状态监控
  每日检查电极响应斜率、试剂余量及管道通畅性。若出现血凝块堵塞进样针或测量通道,需立即清理并评估样本有效性。

全国统一服务电话

021-20955165

电子邮箱:2506284250@qq.com

公司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程普路377号悠口园区A栋2006室

扫码加微信